12月26日,王治敏教授主持的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基于‘互聯網+’的國際漢語教學資源與智慧教育平臺研究”開題報告會在北京語言大學教一樓1215會議室成功舉行。
本次開題會由北京大學陸儉明教授、俞士汶教授擔任專家組組長,中國社會科學院儲澤祥教授,教育部語言文字應用研究所馮志偉教授,北京語言大學李宇明教授、清華大學孫茂松教授,中央民族大學吳應輝教授,北京語言大學張博教授、北京語言大學張健教授、北京語言大學趙金銘教授、北京大學趙楊教授等11位國內知名專家學者受邀出席了開題報告會并進行了現場指導。
子課題負責人北京大學袁毓林教授,北京師范大學宋繼華教授,中央財經大學李春玲教授及項目組成員等40余人參加了此次開題報告會。
報告會由宋繼華教授主持,首席專家王治敏教授圍繞項目選題背景、研究現狀、總體框架、預期目標、研究思路、研究方法、重難點及創新點、子課題結構和主要內容等方面,向與會專家詳細匯報了項目的總體設計與實施構想。她指出“漢語國際教育要以質量求發展,需聚焦于學科基礎研究、教學資源建設等問題,其中學科基礎研究是重中之重。”本項目利用中文信息處理技術、模型構建技術、移動互聯技術,探索面向漢語國際教育的基礎詞匯、基礎漢字、核心語言點、分級閱讀文本等資源的提取技術與研建方法,搭建國際漢語教學核心資源與智慧教育平臺,服務于學科建設,服務于中華文化走向世界。
與會專家針對項目組的匯報內容進行了熱烈的討論,對項目研究目標、內容和技術路線給予了充分肯定,對如何實施提出了建設性的意見。
專家組成員一致認為,搭建國際漢語教學核心資源與智慧教育平臺,符合“互聯網+”背景下的國際漢語智慧教育的現實需求,選題具有前瞻性。該項目研究目標明確,研究框架設計合理,子課題之間有效銜接,技術路線清晰,研究方法可行,有望取得支撐漢語國際教育學科發展的高質量創新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