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必須弘揚中國精神,這就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中國精神貫穿于中華民族五千年歷史、積蘊于近現代中華民族復興歷程,特別是在中國的快速崛起中迸
科學家精神是胸懷祖國、服務人民的愛國精神,勇攀高峰、敢為人先的創新精神,追求真理、嚴謹治學的求實精神,淡泊名利、潛心研究的奉獻精神,集智攻關、團結協作的協同精神,甘為人梯、獎掖后學的育人精神。
改革開放是黨和人民大踏步趕上時代的重要法寶,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由之路,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也是決定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招。”在2018年舉行
民族精神是一個民族在歷史長期發展當中,所孕育而成的精神樣態。它是種族、血統、生活習俗、歷史文化、哲學思想等等所熏陶、融匯而成的文化慧命,也可說是一個民族的內在心態和存養。
時代精神是傳播有關新的經濟和社會的進步思想,尋找創 建一個真正進步,和平,可持續發展的全球性社會所需的方法和思考。
蘇區精神是紅色革命精神之一 ,是指土地革命戰爭中由贛南、閩西革命根據地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中央革命根據地(中央蘇區)人民和革命戰士,在黨領導創建、發展和保衛蘇區革命實踐中培育形成的偉大革命精神。
抗疫精神是在抗擊新冠肺炎中形成的眾志成城抗擊疫情的精神。
百色起義精神是我們黨的寶貴精神財富,無論過去、現在、將來都是推動百色乃至全區改革發展的強大精神力量,也是廣大共產黨員弘揚革命傳統、堅定理想信念的精神支柱。
紅船精神是紅色革命精神之一 ,指的是開天辟地、敢為人先的首創精神,堅定理想、百折不撓的奮斗精神,立黨為公、忠誠為民的奉獻精神,來源于2005年6月21日習近平在《光明日報》上刊發5000多字的署名文章
長征精神是紅色革命精神之一,是指長征途中的吃苦耐勞、勇往直前的精神。“不論我們的事業發展到哪一步,不論我們取得了多大成就,我們都要大力弘揚偉大長征精神,在新的長征路上繼續奮勇前進。”
秋收起義精神,最關鍵是堅持黨的領導不動搖。秋收起義第一次在武裝斗爭中打出共產黨的旗幟,正是由于加強了黨的領導,秋收起義部隊改變了舊軍隊的不良習氣和作風,面貌煥然一新,戰斗力空前提高,使起義部隊越挫越勇
延安精神是紅色革命精神之一 ,是中國共產黨創造的一種革命精神。因在革命圣地延安誕生,故名。主要內容包括:實事求是、理論聯系實際的精神,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和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精神。本質是解放思想、
正在進行的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事業,是一項充滿艱辛、充滿創造的偉大事業。偉大的事業需要崇高的精神,崇高的精神推動偉大的事業。安源精神就是激勵和鼓舞我們前進的一股巨大的精神力量。
新時代貴州精神是“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特別能忍耐”“自強自信、開放創新、能快則快、團結和諧”“不怕困難、艱苦奮斗、攻堅克難、永不退縮”“開放創新、團結奮進”等不同時期貴州時代精神的繼承和發展,短短
2010年的上海世博會,圓滿兌現了“世界給中國一次機會,中國將還世界一片異彩”的申辦承諾;這是世博會歷史上觀眾人數最多、參展國家和國際組織最多、科技含量最高的一屆世博會。
抗美援朝精神,是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同正義戰爭偉大實踐相結合的產物,是人民軍隊宗旨、本色和作風的體現,是中華民族不畏強暴、敢于斗爭的歷史傳統的弘揚,是中國人民極其寶貴的精神財富。
方永剛精神可以集中概括為:深入學習黨的理論、追求真理的探索精神;堅定信仰黨的理論、矢志不渝的執著精神;方永剛精神的核心,就是時刻牢記黨的宗旨,身體力行黨的理論。
“鐵人”是五六十年代社會送給石油工人王進喜的雅號,而鐵人精神是王進喜崇高思想、優秀品德的高度概括,也集中體現出我國石油工人精神風貌。
“兩彈”,一個是核彈,核彈包括原子彈和氫彈,還有一個是導彈。“一星”就是人造衛星。1999年9月18日,江澤民同志在表彰為研制“兩彈一星”作出突出貢獻的科技專家大會上發表講話,將“兩彈一星精神”概括為
紅旗渠精神是我們黨的性質和宗旨的集中體現,歷久彌新,永遠不會過時。20世紀60年代,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10萬林縣人民歷時10年,憑著一釬一錘一雙手,在太行山的懸崖峭壁上開鑿了綿延1500公里的人工
“為國爭光、無私奉獻、科學求實、遵紀守法、團結協作、頑強拼搏”,這就是無數體育工作者在長期實踐中總結出的中華體育精神。
“焦裕祿精神”是一種向焦裕祿同志學習的精神,被習近平概括為“親民愛民、艱苦奮斗、科學求實、迎難而上、無私奉獻”。對焦裕祿同志,總書記一直十分崇敬,視為人生榜樣。
青藏鐵路精神是“挑戰極限,勇創一流”建設青藏鐵路是幾代中國人夢寐以求的愿望,是黨和政府作出的關乎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重大決策。
吳大觀同志是我國著名的航空發動機專家,是中國航空工業發動機事業的奠基人和創始人之一。他是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他對社會主義無限熱愛,對黨無限忠誠,是“兩個務必”的忠實踐行者,是共產主義道德的實踐者。在開
浙江精神作為中華民族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浙江人民在千百年來的奮斗發展中孕育出來的寶貴財富,世代傳衍,歷久彌新,始終激勵著浙江人民勵精圖治,開拓創業,顯示出強大的生命力和創造力 。
抗洪精神就是:萬眾一心、眾志成城,不怕困難、頑強拼搏,堅韌不拔、敢于勝利。1998年夏,我國江南、華南大部分地區及北方局部發生了有史以來的特大洪水,在這場抗洪搶險斗爭中,形成了萬眾一心、眾志成城,不怕
孔繁森作為建國以來重大典型,被譽為“九十年代的雷鋒”“新時期的焦裕祿”“領導干部的楷模”“民族團結的典范”。他用真摯的愛民之情,赤誠的為民之心,強烈的富民之愿,譜寫了具有最樸素的普世價值和人文情懷,閃
2005年10月17日,我國自主研制的神舟六號載人飛船順利返回。偉大的事業孕育偉大的精神,偉大的精神推動偉大的事業。載人航天工程是當今世界高新技術發展水平的集中體現,是衡量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標志。
玉蘭精神包含:愛國為民、艱苦創業、求真務實、無私奉獻。這十六個大字,是呂玉蘭留給我們的寶貴精神財富。
抗震救災精神是胡錦濤對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在“5,12”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的抗震救災中所表現出來的偉大精神的概括:“萬眾一心、眾志成城,不畏艱險、百折不撓,以人為本、尊重科學。”
延安大學是毛澤東同志親自命名、中國共產黨創辦的第一所綜合性大學。現為陜西省人民政府與教育部共建大學、陜西省高水平建設大學、陜西省一本招生院校。1941年,中共中央政治局決定將陜北公學、中國女子大學、澤
查看陜西科技大學是我國西部地區唯一一所以輕工為特色的多科性大學,是國家“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建設高校,是“十二五”期間陜西省重點建設的高水平大學,是陜西省“國內一流大學建設高校”,是陜西省人民政府
查看西安科技大學歷史悠久,底蘊深厚。學校辦學歷史可以追溯到1895年成立的北洋大學工學院采礦冶金科,1938年遷并于西北工學院礦冶系,1957年并入西安交通大學,1958年從西安交通大學分出成立獨立的西安
查看西安郵電大學是一所以工為主,以信息科學技術為特色,工、管、理、經、文、法、藝多學科協調發展的普通高等學校,是我國特別是西北地區信息產業高級專門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學校始創于新中國成立初期,前身是195
查看西北政法大學坐落于世界歷史文化名城西安,是一所法學特色鮮明,哲學、經濟學、管理學、文學等學科相互支撐、協調發展的多科性大學。學校是西北地區法學教育研究中心和人文社會科學研究的重要基地,是被譽為政法人才
查看西北工業大學(以下簡稱西工大)坐落于陜西西安,是我國唯一一所以同時發展航空、航天、航海(三航)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為特色的多科性、研究型、開放式大學,隸屬于工業和信息化部。新中國成立以來,西工大一直是國
查看西北大學肇始于1902年的陜西大學堂和京師大學堂速成科仕學館。1912年始稱西北大學。1923年改為國立西北大學。1937年西遷來陜的國立北平大學、北平師范大學、北洋工學院和北平研究院等組成國立西安臨
查看西安理工大學是中央與地方共建,陜西省重點建設的高水平大學,是國家中西部高等教育振興計劃——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實施院校,陜西省“國內一流大學建設高校”。2020年7月,學校成為工信部、陜西省共建
查看